本报讯 (记者 吴冰 丁玫) 除夕之夜,吃年夜饭是中国人传统的过年方式。昨天,记者走访发现,在亲友团聚、围桌共餐,其乐融融之时,“节约”“光盘”“使用公筷公勺”等文明餐桌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文明味”。
昨天下午5时左右,在仙洲岛韩上楼餐厅,记者看到,顾客经过戴口罩、测体温、登记好个人信息、出示“粤康码”等防控流程后,前往大厅就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推广公筷公勺”“光盘行动”等提示语一目了然,各餐桌上都配备了公筷公勺,大多数顾客都能自觉使用。
“为落实好疫情防控措施,我们将除夕夜的就餐桌数控制在80桌左右,同时通过公共区域消毒、测量体温、登记信息、出示健康码等措施,提醒客人做好个人防护。”韩上楼茶艺餐饮有限公司总经理伍健华介绍说。
“餐厅推出了多种年夜饭套餐,客人可根据人数提前预定选择。我们会主动提醒适量点餐,并提供免费打包服务,建议客人将未吃完的食物打包带走,避免餐饮浪费。”伍健华表示,餐厅会随菜品放置公筷公勺,每次上餐也会提醒顾客使用。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除了堂食,该餐厅也推出“新春盆菜”,市民可通过自提或配送的方式预订,也让年夜饭变得更丰富。
随后,记者走访市区部分餐馆了解到,年夜饭的文明用餐氛围同样浓厚。在点菜时,服务员会根据顾客的人数、消费需求等,为顾客推荐合适的菜品及分量,供他们自主选择,满足不同人群用餐需求。
不管是外出用餐,还是在家用餐,不少市民也积极践行文明餐桌理念,在团圆之余又增添了一份别样的年味。“除夕夜,亲友总会到家里聚餐。”市民蔡先生说,以前为了照顾大家的口味,家人总会准备很多菜品,最后吃不完只能倒掉。这两年,亲友们都会先沟通好吃什么,再根据就餐人数购买菜品,既满足大家的口味需求,也避免出现过多剩菜剩饭。
市民程女士则准备了多套餐具,在年夜饭时进行分餐使用。她说,“家里人也十分支持这种做法,觉得既温暖又文明。”采访中,有市民表示,公筷公勺逐渐成为他们家中餐桌上的“标配”,“使用公筷公勺,是爱护家人健康的文明行为,值得大家提倡。”
孔夫子就仰天长叹“苛政猛于虎”。
译文:苛政比老虎还猛。
扩展资料
其他童谣《数数歌》
数数歌是以适合儿童审美心理的形象描写来巧妙地训练儿童数数能力的童谣。
如:传统童谣《一二三》:
一二三,爬上山。
四五六,翻跟头。
七八九,拍皮球。
张开两只手,十个手指头。
(1.炒黄豆 2.小八腊子开会了3.哭烛包4.赖学精5.卖糖粥6.排排坐7.外婆桥8.小皮球小小篮9.木头人10.侬姓啥
上海话经典童谣一
摇摇摇,摇摇摇;小宝宝,快睏觉
明天带你去看操;芦柴马,竹片刀
将军年纪小,昂首志气高
摇摇摇,摇摇摇;小宝宝,快睏觉
明天带你去看操;买梨梨,买枣枣
买了多多少,送给小将军作慰劳
唔,唔,唔;小宝宝,快睏觉
上海话经典童谣二
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扑通跳下水;两只青蛙两张嘴
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
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
扑通扑通扑通跳下水四只青蛙。
上海话经典童谣三
八字令
隔壁张伯伯,今年八十八。
二月二十八,跑到八仙桥。
买了百家衣、百兽图,
还有一本《百家姓》。
吃了八宝饭、八珍糕,
还在八仙桌上吃了一碗腊八粥。
用脱铜钿八元八角八分八厘八毫八,
回到屋里摆咾摆,爬到床上噼里啪!
上海话经典童谣四
弟弟疲倦了,眼睛小;眼晴小,要睏觉。
妈妈坐在摇篮边,把摇篮摇。
盎盎我的小宝宝,今天睡得好,
明天起得早,花园里去采葡萄。
点,点,点牛眼,牛眼花,二百八,拔了萝卜种上瓜。
花儿一朵朵,开满山坡坡;小朋友们不要摘,等到秋天吃果果。
荡秋千,荡秋千一荡荡过柳树梢,摘朵白云怀中抱,送给爷爷把背。
三二一,小宝宝,荡秋千,荡过河,荡过山,一荡荡到白云边。
小羊离开小波比,不知跑到哪里去;别心急,随它去,等到她们玩够了,摇着尾巴回家里。
莫菲小姐坐草地,吃着奶酪真得意。
一只蜘蛛爬过来,要把小姐看仔细。
小姐吓得跑开去,哎呀一声摔下地。
科尔王,小老头,精神饱满又抖擞,欢天喜地不发愁;取出一只大烟斗,到上一杯葡萄酒,叫来三个提琴手。哈哈,乐得合不上
《小螺号的呼唤》是之一。1.《小螺号的呼唤》是之一。2.这首儿歌以上海方言演唱,旋律优美动听,歌词中使用了上海特有的俚语和口音,让人耳目一新,具有独特的魅力。3.除了《小螺号的呼唤》,《两只老虎》、《爷爷泡的茶》等也是上海话儿歌中的经典之作,都受到了广大孩子喜爱。每首儿歌都有其特色和韵味,可以让孩子在欢乐中感受上海的文化和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