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高校与乡村的“双向奔赴”
7月下旬到8月上旬,一批年轻的“客人”来到了枫溪区山边村。这个名副其实的“学霸团”分别来自清华大学、中央美院、同济等全国多所知名学府,其中不乏研究生、博士生,他们便是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赴广东潮州支队。
支队成员们进行走访调研。 清华 摄
调研组织振兴的有力举措、了解陶瓷产业的古今发展、感受古村落保护提升的魅力……两周时间里,这个“学霸团”在潮州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调研等活动,用脚步丈量乡村大地,用创意与知识助力乡村振兴。
体悟与建议
产业调研夯实振兴基础
“这是一场精美绝伦的视觉盛宴!”在中国瓷都陈列馆,队员们近距离欣赏誉满中外的潮州陶瓷,不禁发出赞叹。无论是极具当代艺术特色的瓷雕,还是栩栩如生似要随风飘落的瓷花,或是展现出极高美学价值的工艺瓷,还有讲解员的生动讲解,都让大家感受到了中国瓷都高质的美学涵养、高超的制瓷技艺,更从工艺、技法层面对不同类型的陶瓷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队员们也从专业领域提出建议:陈列馆的策展和灯光还有所欠缺,若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更新,陶瓷藏品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将大大提升。
在永佳瓷艺企业,负责人带领队员们参观了日用瓷的生产流程,详细介绍了目前枫溪陶瓷行业的行业格局、经营状况、生产流程、技术水平、信息化建设等情况。支队长林心雨表示:“这次参观,我不仅对潮州的现代化卫浴陶瓷有了进一步认识,更加钦佩本地陶瓷企业在经营中所体现出来的勇于创新、敢于拼搏的潮商精神。”
乐趣与兴趣
乡村考察助力深入调研
“山边村的主要产业是?”“接下来有何发展计划?”在组织振兴调研方面,山边村村委工作人员陪同队员们对村的治理情况、乡情制度进行考察。“印象最深的是在谢氏大宗祠,和老人家的访谈。”谈到调研细节,队员们都不约而同地赞叹热情亲切的乡村老人。“老人家热情招呼我们喝茶,还帮我们填写调查问卷。”队员刘诗泽回忆说。在氤氲茶香中,大家不仅了解了山边村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的发展历史,同时对传统建筑宗祠的使用情况、基层治理的详细情况,以及陶瓷产业发展有了更加全面立体的认识。
专访山边村党总支书记谢合洪时,大家对山边村领导班子和治理架构有了基本认识,了解村现任两委任职期间的工作举措,以及未来村庄在陶瓷、美食研学建设上的规划后,队员们表示这也将为他们的乡村调研报告提供重要参考。
在“潮汕乡村的文化密码与振兴策略”讲座上,潮汕文化学者、城乡问题研究者陈晓东与队员们共同探究、解读潮汕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以及如何发挥潮汕传统文化对乡村振兴的动力作用,实践队也由此确定了本次实践调研报告撰写的基本框架。
林心雨表示,支队将用切实的调研数据和优质的学术实力,为枫溪的乡村建设和组织发展深入探索、建言献策,为潮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清华学子的青春风采与才华智慧!
付出与收获
地校合力取得显著成效
在潮州不过短短十几天时间,队员们都喜欢上这个底蕴丰富、人情浓厚的古城。“潮州是一个具有历史沉淀、处处皆景的地方。”队员麦鑫说,“古城的建筑、美食、人文都别有韵味,吸引我们想要更加深入探索。希望通过我们的调研,能够让更多人认识枫溪、认识潮州。”
此次实践调研的成功开展也离不开地校双方的用心投入。在不到40天的时间,枫溪区、山边村高品质完成实践点驻地办公起居点“清瓷小筑”的修缮装饰,以及周边村道的改造升级。地方干部、志愿者,在参与接待、向导、讨论过程中,也增强了乡村凝聚力和荣誉感。
“实践支队夜以继日地完成实地调研,形成了一个乡村调查报告、一个乡村单元规划设计、两条纪录片及丰富的文创设计,为枫溪乡村振兴提供了更多可实施的角度。”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潮州枫溪实践点特邀顾问吴景传表示,这次地校双方的良好互动,不仅激发了队员的强烈兴趣,也为建立清华大学与潮州地校合作平台打下基础,逐步形成学生社会实践、智库技术支撑、名校资源互动等多种形式的校地合作机制。同时为潮州的乡村振兴工作提供新视角,此次同学们的专业领域涵盖历史学、哲学、社会学、教育学、建筑学、风景园林、视觉传达、计算机等,普遍为外地人,这种“丰富”“他者”的视角,也给基本上是本地人做本地事的潮州乡村振兴,提供分析、解决问题的新角度。
(潮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丁玫 实习生 林秋菊)